【重要论述摘编】
2011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做“关键在于落实”的讲话,首次专门提到右玉精神。2012年9月28日,习近平同志对右玉精神做了高度概括:“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座谈会,再次讲到了右玉历届县委带领人民群众治沙造林的故事,他要求大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
【精神起源】
右玉县地处晋蒙两省(区)交界,是山西的北大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县仅有残次林8000亩,林木绿化率不足0.3%,年均气温只有3.6℃,降水量不到400毫米,无霜期不到100天,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右玉人民70多年坚持不懈造林治沙,久久为功改善生态,如今全县有林面积达169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6%,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
【精神内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精神意义】
70多年的实践表明,“右玉精神”推动右玉实践的不断深入,右玉的实践创造并升华了“右玉精神”,实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与价值践行的完美统一。在右玉干部群众70多年的不懈奋战中,“右玉精神”的深厚价值意蕴,已不仅是一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绿化史,更是一部遵循党的宗旨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带领人民群众艰苦拼搏中求发展、谋幸福的奋斗史、创业史。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右玉精神”不仅仅属于右玉,它已成为新时代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所不可缺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云展馆”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